经济格局变动下,香港近期落地多项税务新政,覆盖企业、个人、跨国集团及物业交易,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营与生活。
以下为五大核心政策的关键解读,帮你快速抓重点!
一、企业减负:利得税宽免缓解资金压力
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《2025 年税务 (修订)(税务宽免) 条例草案》,明确 2024-2025 课税年度100% 利得税宽减,每宗个案上限 1500 港元。
这项政策预计惠及约 16.54 万家纳税企业,其中 12% 的企业无需缴纳该课税年度利得税,特区政府收入将减少约 2 亿港元。
对中小企业尤为利好:以年应缴利得税 2000 港元的小型贸易公司为例,新政后仅需缴 500 港元,节省的 1500 港元可用于拓展业务、
采购设备或补充库存,有效缓解资金压力。
二、个人受益:薪俸税调整提升实际收入
上述条例草案同步覆盖个人税务 ——2024-2025 课税年度,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同样 100% 宽减,上限 1500 港元。
政策预计惠及 214 万名纳税人,16% 的人无需缴税,特区政府收入减少约 29 亿港元。
对上班族而言,实际收入将直接提升:比如月薪 3 万港元的职员,若年度应缴薪俸税符合宽减条件,可减免 1500 港元,消费能力增强的同时,
也能间接刺激市场消费。
三、规范跨国企业:全球最低税落地
为打击跨境逃税、紧跟国际税收合作,5 月 28 日特区立法会通过《2024 年税务 (修订)(跨国企业集团的最低税) 条例草案》,
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全球最低税及香港最低补足税。
适用范围明确:紧接当前财政年度前 4 个年度中,至少 2 个年度综合收入达 7.5 亿欧元及以上的跨国集团(受涵盖跨国集团),
需在运营所在司法管辖区按至少 15% 税率缴全球最低税。
若跨国集团在香港有效税率不足 15%,特区政府可优先征收补足税,将税率提至 15%。此举预计 2027-28 年度起,
每年为政府带来约 150 亿额外收入,同时营造公平税收环境,保障香港征税权益。
四、物业交易:印花税调整降低成本
物业交易领域,香港调高 100 元印花税适用的物业价值上限—— 从原标准升至 400 万元,2025 年 2 月 26 日起生效,
覆盖该日及之后签立的住宅、非住宅物业交易文书。
对低价物业买家、首次置业者友好:比如购买 350 万元物业,新政前需缴较高印花税,新政后符合条件仅需 100 元,大幅降低购房成本,
有望提振低端物业市场交易活跃度。
五、申报实操指南与风险提示
税务新政在带来优惠的同时,也对申报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。2025 年税务局启用 AI 风险扫描系统,对研发开支等优惠项目的稽查力度加强,
高发稽查时间为申报后 18 个月内。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1.暂缴税缴纳:无论是否享受宽减,纳税人仍须依期缴付 2024/25 课税年度的暂缴税,否则税务局会采取追讨欠税行动。
2.研发开支申报:需精准记录所有研发相关支出,区分可抵扣与不可抵扣项目。某生物科技公司曾因研发人员参与生产活动,
被剔除 40% 薪酬抵扣,这类案例值得警惕。
3.个人入息课税选择:已婚人士需谨慎选择是否与配偶共同申报,这会影响宽减上限计算。建议使用税务局提供的税款计算机,
比较不同申报方式的实际税负差异。
4.追溯调整申请:申请前 3 年研发开支补充抵扣时,需提交《历史项目技术回溯报告》,确保资料完整准确。
结语:把握新政机遇,合理规划财务
近期香港税务新政,从企业减负、个人增收,到规范跨国企业、降低物业交易成本,全方位完善税收体系,助力经济稳定。
在港企业经营者、工作人士及关注香港经济的朋友,需密切留意政策细节,充分利用政策机遇,做好税务与财务规划,在香港实现更好发展。
你最关注哪项新政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看法!